凤凰独家|院士高福:新冠病毒已经找到多种动物宿主
福建
福建 > 健康 > 正文

凤凰独家|院士高福:新冠病毒已经找到多种动物宿主

凤凰网财经讯 12月29-30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2凤凰网财经峰会”召开,本届峰会以“中流奋楫”为主题,盛邀政商学界近40位顶级嘉宾,就当前复杂局面中,如何激发经济活力,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深度探讨,为全球及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高福分享了对新形势下疫情防控及对人类病原的思考。

高福在凤凰网财经峰会演讲完整版视频

谈到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高福指出新冠并非人类第一次遭遇的病毒,在十四、十五世纪遭遇的鼠疫、黑死病,在欧洲半数人因黑死病死亡。“所以巴斯德曾说过,‘先生们,微生物说了算’。”

如今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高福指出,这是病毒和人体免疫系统相互适应的结果,病毒变异还开始适应各种各样的动物。目前水貂、白尾鹿等都开始感染新冠病毒,除了人以外,病毒又找到了自己新的宿主。

阳了怎么办?院士高福:分类分层医疗,“3W”防护不能忘

高福在峰会上指出,传染病的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要防控疾病,也要抓住这三大要素,保护易感人群,包括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要把传播途径堵上,阻断病毒的传播。

那么阳了以后怎么办呢?高福表示,要分类分级管理,分类分层医疗。医疗体系要职责分明,大医院、小诊所、社区服务中心、疾控系统等要职责分明,不要产生医疗挤兑。

高福指出,阳了以后很显然还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病毒载量和症状的关系非常明显,所以要想办法降低病毒载量。现在有各种药物,发烧要退热,对症治疗,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做的事儿。另外三大件也不能忘,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3W”这个绝对不能丢掉。

高福在峰会上指出,防治新冠还要把药物研发起来,不能最后没有药物。到今天我们有多肽类药物,我们也有小分子药物,中国还有中药。具体的药物包括Paxlovid和Molnupiravir,中国的阿兹夫定,以及中国刚刚宣布的由宁光院士带领团队的君实VV116的临床试验。所以这些药物都在做。中医中药的“三药三方”,也在发挥一定作用。

“那么中医中药到底管用吗?我们现在做的一项工作,叫微生物组—代谢产物—中药,它能够形成一个生态圈,已经在中药里边找到好多有效的成分。大家也要相信,我们希望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读。”高福表示。

“现在有好多抗体类的鼻喷剂,有好多种选择。我们实验室有一种正在开发的IgM型雾化和鼻喷ABC—5100,也有与深圳一家公司合作的抑制病毒膜融合抑制剂HY3000,现在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这些药物研发也一步一步地走在前面。”高福透露。

院士高福:原型株疫苗对奥密克戎保护效力下降,要加快批准二代疫苗

高福在峰会上指出,自己的团队做了好多工作来比较疫苗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代疫苗对原型株和现在出现最新的XBB、BQ.1.1、BF.7这些,它的保护作用是下降了,有一点点保护但差的比较明显。但是如果把疫苗再做成奥密克戎特异株,把它的综合做成二代疫苗,就是疫苗里面包括一个奥密克戎,明显的保护在上升。所以今天鼓励大家打第四针。

“我们也正在推动国家药监局CDE,尽快能够按照流感批准疫苗一样,对新冠疫苗也按这种方法来批准。也就是说不建议再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了,由原来的原型株换成了一个奥密克戎的某一个变异株,就直接批准。但大家也要理解,作为监管部门,一定要给大家一个安全有效的疫苗,大家真的不能着急,这就是科学。”高福表示。

高福在峰会上指出,疫情防控关键还是要把疫苗打起来,有人说打了疫苗也感染了。他强调,“大家不要忘了,这是一个突破感染,这是一个科学问题,留给科学家慢慢研究,现在很多问题不能百分之一百回答,给科学点时间。”

高福表示,“全球疫情三年来,一个重要的大数据告诉我们,有疫苗是可以保护重症和避免死亡的。只要有生命,就能留得青山在,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怀疑疫苗,把疫苗打起来。疫苗的四级防护,防感染、防发病、防传播这三级可能受到了挑战,但是防重症、防死亡这一级是非常有效的。就是打了疫苗后可能症状会很轻,可以减轻疾病负担,大家不要怀疑这个。”

高福指出,目前全球50款疫苗获得了批准,人类在疫苗上第一次这么团结。中国13款疫苗上市,相当不容易。“很早以前我就在讲,如果全球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所以疫苗是全球公共产品,大家一定要共享。”他说。

高福在峰会上指出,“新十条”特别强调的是重点人群的加强针疫苗打起来,分层次、分类进行防控。但在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现在的状况是多种病原流行交织,包括流感、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各种病毒到冬天都会引起感冒,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

“好多同志是症状很厉害,觉得自己阳了,但一测全是阴性。那他是怎么回事呢?一般情况下可能是混着这些病毒,所以这就是现在最大的麻烦。”高福表示。

奥密克戎病毒毒力究竟有多强?为什么说是“大号流感”,但很多人还是有症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高福对此作出回应。

高福表示,相比早先发现的原型毒株,奥密克戎的毒力变弱了,但是它还没有弱到像季节性流感那样。大家都说“不就是个大号流感吗”?那要看从什么角度命名“大号流感”,如果这“大号流感”是像1918年那样的大流感,那是很厉害的,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大号的季节性流感,那它的毒力比季节性流感要大多了。

高福强调,恐冠症不对,轻冠症也不对,绝对不能轻敌。“我经常讲的一句话是,狼就是要吃羊,狼是肉食动物,奥密克戎要在人体内存活,它们还没有演化成像羊,吃点草就行了,就在人体内待一待就好了,可以不致死,可以不致病,可以无症状,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大生态观,所以不能轻敌。”他说。

院士高福:奥密克戎还会变,按原来命名方法24个字母用两遍都不够

高福分享了对新形势下疫情防控及对人类病原的思考。他认为目前防疫的总方针、总原则是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高福指出,2022年年初还有德尔塔在全球蔓延,今年逐渐被奥密克戎取代。现在还有各种变异的奥密克戎亚变种。针对有人说奥密克戎不变了这种说法,高福表示这是不对的,奥密克戎其实在变,只是如果再按过去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的命名方法,恐怕24个希腊字母用两遍都不够。所以虽然命名委员会没有继续变换命名,但实际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亚变种。

院士高福:现在新冠谣言很厉害,要防范“信息流行病”

大约今年11月20日开始,中国疫情有上升之势,网上出现大量谣言,把正确的信息和不正确的信息混在一起。针对这一现象,高福提醒,现在既要防新冠疫情,也要防“信息流行病”。

他介绍,所谓“信息流行病”,是2002年全球提出来的,在SARS期间被广泛采纳,如今COVID-19出来以后又被全球再次加强。“这个病叫infodemic,在流行期间,我和美国的福奇博士商量,说它的病原是什么?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合成词‘Inforus’,研究这门学问叫‘Infodemiology’。”高福说。

院士高福:很多“卡脖子”问题其实是“卡脑子”的问题

高福表示,社会发展出现了好多“卡脖子”问题,而其实多是“卡脑子”问题。“好多时候我们的‘卡脖子’问题,是因为我们思想不够,换个思维、换个角度,许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他说。高福举例称,过去两弹一星、高铁,包括疫苗,都看似是“卡脖子”问题,实际上只要灵机一动,换个思维,问题都能解决。

因此,在高福看来,人类要真正跳出这个圈子,解决“卡脑子”问题。比如面对新的疫情形势,就要多开动脑筋,有些事情完全可以通过常识解决。

“我们现在在处理好多事情的时候,违背了常识。”他表示,有些事情通过学习,获取知识,用知识可以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常识、知识解决不了了,需要向科学要答案。

院士高福:现在大白口罩变成新污染物了,都跑到海洋里边去了

高福指出,现在大白口罩已经变成新的污染物,都跑到海洋里边去了。他倡议大家关注这件事情,号召大家记住全球“壹健康”的概念,也即“全健康”、“协同健康”或“同一健康”,“因为一个字,One world one health,地球健康,要保障环境、动物和人统统健康。”他说。

“你们知道我们的躯体有多少微生物吗?我们每个人带着10倍于自己细胞数的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所以人体跟微生物的关系是Tom and Jerry Story。”高福强调,病毒是地球的,没有国界,没有护照、不申请签证,科学也是无国界的,呼吁全球要团结来解决这个问题。

院士高福:中国疫情防控对现代公共卫生作出了贡献

高福认为目前防疫的总方针、总原则是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高福将应对新冠应急事件总结为“科学求真,行政务实”。科学方面,一定要有科学基础,要让公众理解、参与、依从,最后靠强有力的行政决策。

在高福看来,中国对现代公共卫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为中国走的是不寻常的路,2022年之前,一直都是传入一起灭一起,动态清零。他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喷泉一样,出来灭下去,而国外像湖水。如果中国发生的疫情是海浪,那么全球发生的是海啸。

也正因此,高福指出,中国可以做很多别人做不了的事。“比如我们发现,病毒可以通过冷链传播,就因为中国‘地面’是干净的,所以它可以看到是哪个地方出来的水,这个是非常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