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张英设色熊丸助苦图轴,纵82厘米,横34厘米,现藏于仙游县博物馆,为国家三级文物。题识:熊丸助苦,壬午首夏,上澣之日,崇甫仁兄令祖母林太安人八秩荣寿绘此敬祝,万殊甫弟张英。钤印:好古,张英。
画作绘制于立夏时节,通过“熊丸助苦”的故事,体现了女子为母的刚强与不易。万物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哺育,正如画中的红衣童子一般。画作以窗户为视角,描绘屋内的场景,一女子怀中坐一红衣童子,桌案上置有一本敞开的书籍,女子的手指着书籍中的内容,耐心教导红衣童子;女子右侧则坐一蓝襟女子,蓝襟女子左手臼杵,右手扶臼,一边捣臼,一遍侧身聆听女子与红衣童子的教学内容,其右手边整齐的垒放着两卷书籍;窗户右侧高低排布着多种植物,其风姿绰约,仿佛女子的温婉宁静。
张英(1920年-1984年),字千子,号长缨,仙游县大济镇人。幼承家教,7岁随父学画,13岁随父为寺院庙宇作重彩墨画。张英16岁拜国画大师李耕为师,受业期间和同学陈薰举办联合画展。1944年,到泉州、厦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时人将张英与黄羲、陈薰并称“李门三杰”。1949年1月,在福州和李耕举办联合画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省人民科学馆、博物馆美术技术员。1952年,省人民科学馆撤销,成立省博物馆,张英留任博物馆干事。1957年,创作国画《荔枝大熟》参加全国画展。1959年,赴京为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绘制《武夷之春》《闽江风光》等作品。1983年,在香港、新加坡举办《张英人物画展》,展出《苏武牧羊》《西施浣纱》《木兰从军》《岳母刺字》《风尘三侠》《八仙过海》《十八学士登瀛州》等作品,倍受海外人士的高度赞扬。其擅长古典人物画,他的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笔墨奇拙见清新,泼辣中含严谨,构图情景交融,意境深邃,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色彩淡雅,朴实无华。
来源:仙游县博物馆